还记得十年前那场凉茶大战吗?加多宝和王老吉打得昏天黑地,最后黯然离场的却是和其正。商场如战场,从来都是 “赢者通吃,败者出局”。如今,外卖市场也上演着类似的戏码,京东、美团、饿了么这三大巨头,为了争夺 14 亿人的餐桌,正杀得难解难分。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不仅关系着我们每天吃什么,更藏着中国商业未来的走向。
京东入场:搅局者还是破局者?
2025 年 2 月 11 日,京东外卖正式上线,直接给行业扔下了一颗 “深水炸弹”。刘强东这次玩的是 “零佣金 + 品质筛选” 的组合策略,明摆着要打破外卖行业多年的 “潜规则”。
先说说这 “品质筛选”,京东要求入驻商家大众点评评分必须≥3.8 分,还得强制上传后厨实景图,那些见不得光的 “幽灵餐厅”,在京东这儿根本没机会冒头。上海有位吃货专门做了个测试,同一家店的麻辣烫套餐,在京东下单居然比饿了么便宜 68%,比美团还低 38%!这价格差距,简直让人不敢相信。
再看 “零佣金”,2025 年 5 月 1 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都不用交佣金,这对商家来说可是实打实的福利。有个连锁餐饮老板跟我吐槽:“美团抽成 25%,京东零佣金,送一单相当于多赚一辆电动车的钱,傻子才不来!” 而且京东对骑手也大方,给全职骑手交五险一金,配送费还比美团高 1 - 2 元,人家骑手流失率才 15%,比行业平均的 50% 低太多了。
京东这盘棋下得可不小,表面上是做外卖,实际上瞄准的是 “即时零售” 这个万亿市场。通过外卖高频次的消费场景,培养大家 “万物到家” 的消费习惯,以后说不定买瓶酱油都能 9 分钟送到家。摩根大通预测,到 2025 年京东外卖市场份额能达到 10%,妥妥的行业 “鲶鱼”,就看它能不能搅活这潭死水了。
美团反击:千亿补贴背后的无奈
面对京东的来势汹汹,美团立马祭出 “未来三年 1000 亿餐饮补贴” 的大招,同时加速往即时零售方向扩张。现在美团的闪购业务可太猛了,日单量突破 1800 万单,数码、医药、生鲜啥都能送,用户平均每天在美团 App 上要花 18 分钟,App 日活更是从 38.7 分钟涨到 49.1 分钟,把淘宝远远甩在身后。难怪有人说,美团成了大家手机里最 “黏人” 的 App。
美团也在骑手政策上做了调整,试点骑手养老保险,还搞了个 “防疲劳” 机制,跑单 12 小时就强制下线。但高佣金的老问题还是没解决,商家实际要交 6% - 8% 的佣金,不少餐饮品牌都因为成本太高,选择退出美团了。
美团靠着 AI 选址系统、智能调度算法这些技术,在配送效率上确实领先,但也惹来了不少争议。就说那个算法取中、超时免罚的政策,听起来挺好,可真的能平衡好效率和公平吗?
其实美团现在心里也慌,外卖这块核心业务被京东和饿了么两头挤压。虽说市场份额还占 65%,但 “美团 = 高佣金” 这个印象,已经在商家和用户心里慢慢扎根了。
饿了么困境:阿里怀里的 “难兄难弟”
相比之下,饿了么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。5 月 1 日开始的 “饿补超百亿” 补贴,被网友吐槽是 “雷声大雨点小”。上海的朋友给我发对比截图,同一份麻辣烫,饿了么的价格比京东贵 68%,比美团还贵 38%。补贴越多,亏得越多,饿了么现在陷入了 “用户流失→商家倒戈→补贴乏力” 的恶性循环。
骑手这边更是一团糟,灵活用工模式下,骑手流失率高达 50%,有的站点只剩下 35% 的老骑手,配送范围也从 200 个城市缩减到 120 个。配送成本还比京东高 15%,打起价格战来毫无还手之力。
饿了么想靠淘宝闪购整合阿里的资源,结果根本玩不转。淘宝闪购的流量都跑去天猫超市了,饿了么带着本地生活的基因,硬是融不进阿里的电商生态。说到底,还是战略没搞清楚,既想学美团搞生态闭环,又被阿里的电商基因捆住手脚,最后落得个两头不讨好。
外卖行业的未来:谁能笑到最后?
这场外卖大战,本质上是即时零售万亿市场的争夺战。京东想靠品质和即时配送打造新生态,美团用 “卫星店” 模式守住下沉市场,而国家对骑手权益保障的政策,又给这场战争添了一把火。京东给骑手交五险一金,明显符合政策导向,美团和饿了么的灵活用工模式,随时可能面临合规风险。
不过话说回来,咱们消费者才是这场大战最大的赢家。京东帮我们把好食品安全关,美团用补贴给我们省钱,饿了么再怎么挣扎,也逼着大家提升服务质量。往大了看,这场战争改变的不只是外卖行业:商家有了更多选择,骑手权益得到重视,整个即时零售行业都在重塑中国的消费习惯。
历史会记住这场外卖 “三国杀”,因为它不只是商业竞争,更是一场关乎民生的革命。当品质、效率和责任成为行业共识,我们的外卖市场,说不定真能迎来属于自己的 “黄金时代”。下次点外卖的时候,你会选谁呢?